jūn

义军


拼音yì jūn
注音一ˋ ㄐㄨㄣ

繁体義軍


义军

词语解释

义军[ yì jūn ]

⒈  义师。

⒉  古代统治阶级或民间临时组合起来的部队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义师。

《晋书·桓玄传》:“义军乘风纵火,尽鋭争先, 玄 众大溃。”
唐 杜甫 《悲陈陶》诗:“野旷天清无战声,四万义军同日死。”

⒉  古代统治阶级或民间临时组合起来的部队。

《资治通鉴·后晋高祖天福元年》:“詔大括天下将吏及民间马;又发民为兵,每七户出征夫一人,自备鎧仗,谓之义军。”
宋 马令 《南唐书·节义传》:“周 人来侵 淮 南,民自相结为队伍,以拒 周 师,谓之义军。”

国语辞典

义军[ yì jūn ]

⒈  仗义兴起,以除暴安良为目的的军队。元·张国宾也作「义兵」、「义旗」、「义师」。

《薛仁贵·楔子》:「打听的绛州出其黄榜,招聚义军好汉,我有心待投义军去。」

义兵

王师

分字解释


※ "义军"的意思解释、义军是什么意思由雄安文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全台军民“激于义愤,万众一心”,奋起抵抗,唐景崧、丘逢甲、刘永福等组织义军与侵台日军展开战斗,许南英等士绅也组织家丁乡勇阻击日军。

2.林冲最后逼上梁山做了义军头目。

3.凄凉悲切,殇者满目,客死他乡的劳工、黔首戍边的民夫、英勇不屈的义军、负隅顽抗的秦兵,也只有一个“殇”。

4.他们四人皆为丘逢甲义军的得力部将,在湖口之战、新竹保卫战、彰化八卦山之战、曾文溪之战中英勇作战,先后壮烈牺牲。

5.起义军对穷苦百姓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越来越强烈。

6.无奈之余,金吾将军张直方率群臣迎义军于灞上,黄巢乘御用金撵,内着细甲外披杏黄战袍,后又众将保驾昂然而入。

7.熊文灿、杨嗣昌在镇压起义军的战争中指挥无效,连遭败绩,大明损兵折将,消耗甚惨。

8.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,每到一处就除暴安良,稳定人心,因此,深得人民爱戴。

9.升允仅带了三名戈什哈仓皇西逃至平凉,与陕甘总督长庚分别致电清廷,要求“勤王”攻打陕西义军,拟迎来清宣统帝,将西北作为复辟清朝的根据地。

10.他用保险理赔所得的钱买了一艘货船,不久就开始为义军同盟走私武器。